當前,小麥赤霉病防控主要采用化學防治、抗病品種與栽培措施相結合的綜合防控技術。
其一,準確把握用藥時機。小麥齊穗至揚花初期是預防小麥赤霉病的絕佳時期。常發區域應全面推行 “見花施藥”,倘若遭遇適宜病害流行的天氣狀況,需在首次用藥后的五至七天再次進行施藥。偶發區域一旦遇到適宜的氣候條件,要在小麥抽穗揚花階段及時用藥。
其二,合理挑選藥物。選用合適的藥劑種類以及足夠的有效劑量極為關鍵。推薦使用高效的藥劑及其復配制劑,在多菌靈抗性嚴重的地區不提倡使用苯并咪唑類殺菌劑。同時,選取耐雨水沖刷的劑型,注意交替用藥以延緩抗藥性的產生。
其三,科學進行施藥。選用高效的施藥設備和適宜的助劑。推薦使用多種施藥機械,盡可能使用小孔徑噴頭進行噴霧并添加功能性助劑。機動彌霧機的出液量應控制在三分之二以內,無人機作業需要添加沉降劑。
其四,堅持一噴多效。小麥穗期是多種病蟲害高發時期,應以赤霉病的防控為重點,合理選用和混合搭配藥劑,兼顧其他病蟲害的防控,同時注重防病治蟲與控旺防衰相融合,實現藥肥混合使用、保粒增重。
小麥赤霉病監測儀,集氣象監測與智能孢子捕捉顯微成像于一體。它通過采集小麥種植區環境情況,依據內建模型預測小麥赤霉病發病情況。內置孢子捕捉裝置采集孢子存量及擴散動態,為發病提供無人化、可視化驗證。
設備由氣象信息采集、孢子捕捉等裝置及網絡傳輸、電源防雷系統組成。可遠程自動捕捉孢子信息,實現載玻帶自動轉動、采集、成像拍照及數據上傳等功能。將氣象信息和病害圖片上傳網絡平臺,形成動態對比數據庫,為研究發病趨勢與氣象關系提供數據支撐,滿足病情預報及標本采集需求,防治病害發生。
推薦閱讀:田間氣象環境自動監測站,提高資源利用率
推薦閱讀
- 水文自動測報系統廠家風途科技2025-10-11
- 精準監測,主動預警——河道水位在線監測系統解決方案2025-10-09
- 河道雷達水位監測站:為城市防洪裝上“數字護欄”2025-09-29
- 土壤農業氣象監測儀,助力防災減損、精準種植2025-09-26
- 認識校園全自動氣象站,STEM教育平臺2025-09-24
- 知天而作:新一代農林小氣候信息采集系統2025-09-22
- 水產養殖、水質在線監測設備——水質浮標站2025-09-18
- 浮標水質監測站:現代化水體監測的實用工具2025-09-16